将食物自动夹起,并送到老人的嘴边;喂饭的饭勺会感应缩回,避免伤及用户口腔;老人说想吃哪个菜,张开嘴,它就会贴心地把这个菜送到老人嘴边,并根据嘴巴张开大小调整勺子水平的位置……
这是即将落户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的一款机器人,它具有人脸识别、嘴部动作识别、语音识别等功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革新背景下,诸如此类的养老机器人正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有需求,缺细节
独居且患有老年痴呆的弗兰克,不仅时常神智混乱,无法与人们进行正常交流,生活自理也成了大问题。
某天儿子买回来一个全能机器人,不仅洗衣做饭样样皆通,还能陪着唠嗑遛弯,陪伴老人完成各种生活事务。寂静冷清的家里瞬间变得井井有条、生机盎然,老人还重拾起年轻时候的老本行。
这是一部关于空巢老人与全能型机器人生活的电影——《机器人和弗兰克》,影片展现了机器人为人类孤独的老年生活带来的改观。
投映到现实,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一些科技公司和科研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养老领域,研发出一系列陪护机器人,提供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安防保护等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照料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智慧养老产业,我国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研制助行、助浴、情感陪护等养老助残机器人。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不过,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不对等,是目前智慧养老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一些智慧养老产品的开发并没有与行业进行精准对接,往往无法照顾到很多细节的需求。
在一个介绍电动移位机的视频评论区里,有网友提出疑问:“把老人扶坐起来很费力怎么办?”“坐在移位机上,怎么给老人脱裤子?”
这些疑问隐含的一个现实是,现阶段的智能产品“尚未实现真正的智能或智慧”。翻身、喂饭、搬运这类机械重复工作仍无法由机器精准完成,
同时,智慧养老的复杂性在于老人个体情况差异极大。《南方周末》今年年初曾报道,同样是喂饭,在某养老机构,有的老人牙口不好、吃得慢;有的老人手抖,但吃饭没问题,嚼一会儿就能咽下去;有的老人有噎食风险,需要注意看护;有的失智老人像孩子一样,没法坐下来安心吃饭,就爱四处游走。即便采用统一的喂饭机器人,可能只有两三位老人勉强能让机器喂食。
刘峰(化名)曾在北京市一家养老创业公司任职,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国内的智慧养老设备以中小型企业占主导,很难在研发、设计、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各环节通盘考虑,现下产品的种类和质量都称不上令人满意。
以康辅器具为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组数据提到,目前中国大约有4000种相关产品,日本、德国是4万多种。同时,产品性能存在差距,国内既有的护理机器人在外观形状上已非常成熟,但皮肤温度、情感交流、学习反馈等方面仍欠缺智能应用。
“一笔不赚钱的生意”
2023年下半年,刘峰所在的公司下架了APP上的适老化产品租赁售卖业务。
“这是一笔不赚钱的生意。”刘峰感叹。
刘峰曾看好防走丢老人鞋、动态血糖监测仪器、防跌倒毫米波雷达,但苦于企业盈利规模太小难以融资,只能放弃。而与上门助浴这样复购率高的深度服务相比,每个月爬楼机、轮椅等产品的订单只有个位数。
以一款柔性外骨骼机器人为例,这个机器人可以安装在老人腿部,其动力系统可以捕捉到老人的运动意图,实现精准步态预判,以及解决偏瘫遗留下来腿部一边行走不顺的问题,产品售价约在2万至3万元之间。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价格不算低,除了养老机构,很少有个人购买。”刘峰告诉记者。
广东省一家生产升降床等适老化产品的公司经理也表示,他的企业7年前以适老化家具切入养老行业,同时还开设了“适老商城”网购,老人可购买智能定位拐杖等产品。
“目前,养老产业最大的困扰就是盈利难甚至亏本。做这类产品的企业,大部分生意都针对B端客户,在个人消费端始终打不开。”该经理告诉记者。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注意到,一直以来,养老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
“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可能会限制养老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因此,如何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是养老机器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马旗戟说。
马旗戟以日本在ToB领域的养老机器人进社区合作经验为样本,认为共享经济租赁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随着养老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跟进和完善。例如,如何制定合理的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以确保养老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和权益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及出台更完善的政府支持政策。
多数产品标准仍存空白
事实上,近年来,政策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继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后,4批次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单位评选工作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编制先后开展。
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启动实施,该文件同时明确,要重点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5大类产品,并带动传感器、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突破,实现多模态行为监测、跌倒防护、高精度定位等实用技术攻关。
刘峰告诉记者,上述文件发布以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如大型企业多以打造综合性解决方案为主,中小企业则以开发器械或设备为主;尽管如此,智慧养老领域仍然面临技术产品供给不足,融合应用不够,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
对于失能老人,尤其重度失能老人,适老化辅具是刚需。不过,与巨大的照护缺口相比,适老化产品的商业化道路走得并不顺利。
刘峰介绍,成人纸尿裤、护理床、轮椅是失能老人照护最为刚需的产品。当前国内相关企业虽数量众多,但主要在布局中低端产品,“状态是小、散、乱”。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3年委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开展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质量评价与消费监督,调查发现质量不佳、溢价高、功能鸡肋等问题亟待改善。
例如,部分背抱式移位机、吊式移位机的实用性较差,致使老年消费者生理不适;坐便助立器的可替代性较强,个别产品便圈坡度较大、支架无包裹物,安全性有所欠缺,有移动式操作界面的产品使用起来便捷性较差。
“目前市场上只有一些较为成熟的养老辅具制定了产品标准,如电动轮椅、坐便椅、助行器,其余大多数产品标准仍为空白,不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容易在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让不法商家‘钻空子’。”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