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聚焦质量安全、从业人员、养老资金、运营秩序、突发事件应对等重点领域,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依法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进一步筑牢养老服务安全底线,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提质升级。(7月15日新华网)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在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之举。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性特征。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人,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新时代养老服务的使命感责任感,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养老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厚植为老情怀,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养老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加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为全体老年人构建起全方位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到位,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从“有”向“优”升级。
培育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各地各部门要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动养老服务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开发新项目、新产品、新模式,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业改造升级,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面向老年人各种活动场景的监测提醒功能,利用大数据方便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养老生活品质,努力提供多样化、精细化、标准化、个性化、高质化服务和商品供给,让养老服务更贴心、更便利、更放心。
养老事业非一日之功。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紧迫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积极作为,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强化养老服务要素保障,注重实效,尽力而为,持续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享受更加健康、积极、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