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来临,上海市民王先生发现,“徐家汇体育公园”的3片室内网球场变得比以前更难预约了,“本来就已十分难抢,平时偶尔能抢到,如今更是基本无缘了”。室外场地适合运动的场次变少,而室内场地大量场次又锁定不放出来。教育培训班的大幅挤占,加上“黄牛”的炒作,暑期体育场馆的预订之难可想而知。(7月8日上观新闻)
暑期体育场馆的预订之难,一是供需矛盾所致,一是人为造成。一方面,适合健身人士运动的室内公共场馆仍然较少,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公共体育场馆长期被商业教育培训班占据,一些第三方培训机构还会以“长包”的方式占据场地。热门体育场馆资源短缺,尤其是在暑假等旺季,室内公共体育场馆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还让“黄牛”看到了商机,“黄牛”加价倒卖场馆场次的现象多了起来。
这样的公共体育场馆已经变质变味,或是成了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商业场馆”,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如有的第三方将公共体育场馆当成了“自留地”,市民要进入,需要交纳不菲的费用,留下“买路钱”,有的第三方甚至直接将公共体育场馆“圈占”起来,不再对外开放,将公共体育场馆变成培训场所。第三方反客为主,成了“第一方”,“黄牛”也从中“分一杯羹”,对公共体育场馆鸠占鹊巢,这样的现象不能容忍。
近年来,国家对全民健身进行真金白银的大力投入,体育总局和财政部每年支出近10亿元,补助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在大力扶持下,公共体育场馆提质增效,数量与质量“双升”,如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选择对外开放,也新增了很多的公共体育场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增强了运营能力,能够更好满足公众的健身需求。
但要看到,仍有一些体育场馆开放面临不少困难。有的体育场馆欠缺开放积极性,还有的则因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及专业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做不到对外开放。而像一些公共体育场馆在第三方运营后由公益变成“私益”,这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也较为常见。
要盘活与优化体育场馆,让体育场馆最大程度地对外开放,提高其利用率,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比如,要防范公共体育场馆被第三方运营后,由开放变成了“封闭”,由公益变成了“圈钱”。对于“黄牛”倒卖场地的问题,要加大打击力度。需要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尽到管理责任,相关部门在选择第三方运营时,要对第三方进行有效约束,规范第三方运营管理,如能与第三方签订运营合作协议,也要加强对第三方的过程监管,防范第三方对场馆动歪心思,把公共体育场地变成“韭菜场地”,要让公共体育场馆不至于偏离了公益属性。
要破解体育场馆“一票难求”背后的开放难题,既要盘活存量,又要扩大增量。要促进更多体育场馆成为“全民健身场所”,需要持续做好体育场馆的开放文章,做到更好开放共享。绝不能让公共体育场馆成了第三方的“自留地”,或是“黄牛”的“摇钱树”“圈钱场地”,否则不仅难以更好满足公众的健身需求,消除全民健身“痛点”,反倒成了全民健身及推进公共体育建设的“拦路虎”,让“痛点”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