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小升初“掐尖”,动真格了

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北京市海淀区的陈林(化名)觉得自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一周前,她接到了海淀某知名初中工作人员的电话,电话里该学校承诺她的孩子今年可以被录取。

“当时我真的是欣喜若狂,带着孩子拼了三年奥数,终于有收获了。”陈林说。

还没有高兴太久,两天后,学校再次打来电话说,今年的小升初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派位摇号,之前电话里的承诺取消了。这无异于给力陈林当头一棒。

而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来源于两个月前教育部开展的“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该行动要求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

“之前也一直在治理‘掐尖’,今年是动真格的了。”陈林说。

“择校”VS“等派位”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施行起,初中招生录取已全面废除考试。

根据法律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各地应按户籍和居住地将学生分别划归对应学区,学区内小学生都可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片区所属公立中学学位的电脑派位(也称大派位),教育部门根据学生所填志愿随机分配录取名额。这也是多地政府认可的主流招录模式。

不过,上述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变形。

2023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市“小升初”教育信息公开情况调查报告》指出,在2012年,从一所公示了小升初划片派位结果的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所了解的信息看,这所位于王府井附近、具有百年历史、在学区排名靠前的小学,当年毕业生参加学区派位的比例不足50%,其中仅有1人被派到市重点中学,绝大部分参与派位的学生升入普通中学。

而不参与派位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各种“择校”渠道先行获得北京市各级各类重点中学入学名额。

“在我看来,等派位是最差的选择。”陈林说。

陈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家附近的4所初中在海淀区排名落后,属于“海淀洼地”,如果不取得竞赛成绩,那么孩子就只能等待派位,也就是等待她所认为最差的结果。

和陈林有相同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因此,很多小升初的学生努力绕过学区大派位。

而绕过大派位的方式,就是通过或明或暗的书面考试获得招录资格。

“这些书面考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奥数。”陈林给记者展示的孩子的简历里,孩子从五年级开始,就频频在各种奥数竞赛中获奖,而这些奖项正是进入一些学校的敲门砖。

事实上,教育部从2013年6月中旬起,就向全国派出十个检查组严查奥数班、占坑班(即部分公立学校的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小学生学科培训班,从中选拔优秀小学生升入本校初中)和择校。

但奥数竞赛仍然暗流汹涌。“政府不让上奥数,现在学的是‘趣味数学’‘思维训练’,内容和以前一样。”陈林说。

北京市的情况并非孤例。《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小升初择校乱象大同小异。

被叫停的“重点校”,被奔赴的“牛校”

尽管在国家层面取消了重点校,但事实上,重点学校的吸引力从未消失。  

2006年,教育部发文叫停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重点班。

《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抓紧制订或完善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要积极推动学区内各学校优秀课程、优秀教师、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意见》还明确:“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意见》发布之后,各地已不再划分重点学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重点校”原有师资、硬件、人际关系基础就和其他学校相去甚远,起点已经更高。在此基础上,“重点校”拥有了优质教育资源,实际上就具备了较高的博弈能力。

“通过择校把所谓最‘牛’的孩子弄到一个地方,这个学生叫‘牛孩’,这个学校就叫‘牛校’。”杨东平说,在他看来,打造“牛校”的最大秘诀,就是走争夺优质生源这条捷径。

而正因为学校和家长们的“双向奔赴”,此前教育部关于“治理掐尖”的文件并没有被完全贯彻实施。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2010年就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学都必须承担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的任务,取消重点学校不接受电脑派位生的“特权”,并且强调“名校招收的派位生必须平均分班,不能单独编班”。

不过,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研究,近几年,小升初录取结果并未完全公示,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4区的18所重点中学和19所重点小学中,除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在校门口公示栏中张贴了六年级学生划片派位结果和学校教育收费公示外,其余学校均未在其网站上对当年小升初的招生录取结果进行公示。

“教育回归本来的样子”

正是因为“年年治理年年有”的现象,陈林和她身边的家长们并没有把“禁奥令”当回事儿。

4月16日晚10点,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发布《海淀区部署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及“阳光招生”》专项行动。

看到这个消息,陈林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教委能彻底终结现在家长和孩子们疲惫的状态,又怕这个政策真的施行了,之前几年的努力是不是就泡汤了。”

不过,陈林想到往年的先例,认为政策真正落地应该也不会这么快。可事与愿违,政策发布到不足两月,小升初就迎来了“大变天”。

陈林介绍:“以往如果接到了学校的电话,学校就会给学生一个6位码,这个6位码是每个孩子单独的信息,最后即便是摇号摇不中,把这个身份信息给学校,最后也都能录取。”

不过今年所有学校直接取消了这个6位码,告知家长全部参加派位。

陈林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后悔。3年来,为了能让孩子在奥数竞赛上取得名次,她早出晚归带孩子上课,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到11点半,看到孩子累的两眼无神,她既心疼又无奈,她甚至用了“痛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带孩子卷学习的状态,但是看看身边的家长,她依然“痛并继续着”给孩子报了若干个辅导班。

事实上,陈林在内心里是支持政策真正落地的,因为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太疲惫了,但是她又希望政策能有个缓冲期,“毕竟我们已经学了那么久”。

陈林介绍,很多一开始就“躺平”的家长反而很开心,“其实这也应该是教育本来的样子”。

无论家长们的心态如何,今年的小升初如期取消了此前的“掐尖”和点招等方式。

5月27日,北京市“小升初”一次派位正式启动。

今年的招生也出现了变化,在生源明显上涨的背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小升初”登记入学、公办寄宿学校(班)派位计划随之扩增,包括北京十一学校等传统热门学校的优质学位供给增加。

此外,为保证“满足整体学位需求”,海淀区首次尝试“海淀学籍,区外就读”新政,即区内学校在区外开设分址,可增加招生计划,在本着就近的原则下,所招学生到区外就读但拥有海淀学籍。

在海淀区教委公布的《2024年公办初中登记入学、公办寄宿学校(班)派位计划》中,《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传统热门初中校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十一晋元中学、上地实验学校等,分别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石景山区北辛安、昌平区朱辛庄等地区开设分址,新增校址将分别扩增120个、120个、80个优质学位,且面向海淀全区招生。

“这也是缓解家长们焦虑的一种方式,随着政策长久落地,接下来的孩子们就不会这么累了。”陈林说。

责编: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