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年人“沉迷”打赏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假冒演员“靳东”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

根据法院判决,8名被告人中,主犯王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蔡某某等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到拘役四个月不等,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我奶奶每天拿着平板电脑刷唱歌主播的视频,年轻的男性主播在屏幕另一端一口一个‘姐姐’‘干妈’的称呼。奶奶就在屏幕上打一串玫瑰花,再认真编辑大段文字向主播表达喜爱。”家住北京的刘慧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奶奶现在几乎平板不离手,每天准时等开播。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子女长期不在老年人身边,平时缺乏关爱的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找到了情感的抒发口。

这种情感依赖却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老年人被诱导打赏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假靳东案犯罪团伙被认定为诈骗罪

2022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奇怪”的报案。报警人张先生称自己的母亲张女士“疑似”遭遇诈骗,民警遂与张先生一同前往家中了解情况。

经了解:2021年10月,张女士被拉入了名为“靳东明星”的粉丝群。从2022年2月开始,张女士就在群里不断给一个叫“靳东”的用户充值打赏,不久后“靳东”就以谈恋爱的名义加上了张女士微信。张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中能找到许多“老婆”“我会娶你”“我想你了”等字眼,张女士也在“偶像”一声声甜蜜的“宝贝”中逐渐沦陷。

张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据警方调查,张女士所称的“靳东”背后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犯罪团伙,由8个年轻女孩组成,她们在互联网上假冒“靳东”,编织起一个个“甜蜜陷阱”,诈骗了多位中老年妇女。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王某某就是这个犯罪团伙的首脑。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王某某陆续招募另外7名被告人担任业务员,实施诈骗活动。所有业务员受王某某的指使,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假冒“靳东”等明星或名人的视频或音频,吸引中老年妇女,骗取对方信任,随后以上述假冒的明星或名人身份与被害人在微信平台上开展网聊、网恋,诱导被害人与“明星”建立情感联系,最后以投资、公益、应援、网购、恋爱等各种理由索要钱款,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骗取多名被害人的钱财,共计31万余元。

静安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指使其他7名被告人假冒身份,虚构事实,多次骗取他人财物,8名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

参与假靳东案审理的静安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陶琛怡提醒:“这种假冒明星的诈骗犯罪,主要是利用了人们对名人的崇拜和好奇心理。其实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本案几名被告人通过注册含名人姓名、昵称的‘高仿账号’,将生日、地址、头像设置成与名人一致,在短视频平台转发名人的公开视频,发布和使用处理过的名人照片、视频和变声音频,让粉丝误以为是名人本人,吸引粉丝进行点赞评论,再‘广撒网’邀请粉丝进入直播间打赏,之后再引流到社交软件,使用统一的话术进行诱导,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最后再以各种理由索要钱款。”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媛媛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案也为中老年人及其子女敲响了警钟:“中老年人的子女也应当重视相关问题,让中老年人免受伤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除了追究犯罪团伙的刑事责任外,还要追究他们的民事责任和信用责任,要给予失信制裁。

一场对老年人的围剿

前几日,“上海71岁阿婆直播打赏‘干儿子’掏空70多万元”的新闻登上热搜。

“干妈,帮帮我嘛!我今天晚上要在直播间里打PK,输了的话,又要被惩罚了……”“干妈,今天我过生日,你肯定要来给我助力哦!”……

71岁的毛阿婆生病在家中静养,一年多前关注了网名叫“三老表879”的主播。这位主播自称是“流浪歌手”,对老人家特别热情。面对主播连声的“求支持”“求打赏”,毛阿婆线下买直播设备、买劳力士手表,线上更是三天两头在直播间“捧场”,少则送出500元,多则达3000元。一年多的时间里,毛阿婆70多万元的积蓄已被掏空。

“每次看到网上老年人给主播打赏的新闻,我都会提醒家人,在任何平台都不要给老人绑定银行卡。”刘慧对老年人接触短视频平台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不久前,网友发现像“秀才”“一笑倾城”这类主要受众为老年的主播每场直播收益颇丰,网友戏称,一场直播PK“足以刷掉一个省的老年人的退休金”。

1月16日,抖音直播发布2023年度平台治理盘点,全年持续打击不良PK、户外低俗等不良直播问题,无限期回收直播权限账号29万个,其中就有“秀才”。

公开资料显示,“秀才”39岁,从2020年开始拍摄短视频,拥有1200多万粉丝,作品获赞超过2.0亿。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秀才”的粉丝半数都在50岁以上,粉丝76%为女性。据统计关注者六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去年5月,一位北京62岁的女性辛某实名举报“秀才”以分红为诱饵,通过线上打赏线下分红的方式骗取其51万元。

2023年9月初,“秀才”账号被封禁。短视频平台的页面显示,“秀才”账号违反了“社区自律公约”的相关规定,已封禁。

董媛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假靳东一案和“秀才”账号被封禁等案例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专门的团队利用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进行圈钱,更有甚者已经构成了违法犯罪行为。

在董媛媛看来:“线上打赏在性质上属于我国民法典规定的赠与行为,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如果主播所述情况属实,并没有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才可能构成合法的赠与行为。如果主播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使得被害人产生了错误认识,最终向主播进行了金钱打赏或者礼物赠送,那么就可能构成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罪。”

部分中老年人移情网络

一些老年人是被主播甜言蜜语诱惑打赏,还有部分老年人在网络上选择情感寄托。

“一位已经退休的叔叔,每个月花几千元打赏主播。”家住北京的李东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位叔叔打赏的主播是精心筛选过的。

李东称,这位叔叔选择的主播大多只有1万左右的粉丝量,直播间在线人数也就50多人。这位叔叔告诉他,“这样随便打赏一些钱就能成为‘榜一大哥’,主播就能记住你,然后可以发展成私下联系见面”。他认为,这似乎成为了部分中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出口。

2023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约为1.4亿。

陶琛怡表示,如今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和短视频软件成为广大老年人交友、娱乐的主要平台,不少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很容易感到失落、孤独,在网络上面对陌生人的“关爱”很难防备。

2023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布《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指出,老年人被诱导打赏、遭受网络诈骗,陷入数字陷阱的情况不容忽视。老年人“互联网追爱”现象的背后,是老年人情感需求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完全满足。而一些针对老年人的直播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获得了老年人的关注和互动甚至是打赏。

陶琛怡特别提醒,作为老人的子女、亲属,要多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经常与老人聊天,关心老人的生活,帮助他们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一旦遭遇诈骗,应保留好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很多人提出,未成年人打赏有限制,老年人是否也可设施相似规则?

曾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进行调研,以年龄为线,年龄过高的老人打赏设置犹豫期、后悔权,比如,规定他们的打款延迟3天到账。

董媛媛表示,对未成年人打赏进行限制,是由于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实施打赏行为并不能完全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但是除了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老年人之外,一般老年人虽然年龄较大,但仍属于法律规定的完全民事能力人,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年人打赏设定限制机制,是否能够达到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效果,同时又是否会违反公平原则、引发老年人群体不满,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是否对老年人打赏设定限制机制,应当审慎考虑。 

责编:尹丽